• 无码中文AV有码中文A_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_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_aa片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

    所在位置: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数据解读

    在库企业数量上新台阶“十四五”开局势头良好——2021年一套表“四上”企业情况简析

    信息来源:中山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2日

      内容摘要:“四上”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统计监测的重点,其运行状况直观反映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本文对2021年年报一套表“四上”企业在库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不足,并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四上”企业 企业数量

      “四上”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统计监测的重点,其运行状况直观反映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企业上规上限,壮大“四上

    ”企业规模,对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21年,随着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不断落地生效,培育企业上规上限工程纵深推进,中山“四上”企业数量再上新台阶,夯实了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土壤,为中山“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省对比情况

      (一)在库数量创历史新高,全省排名第六位。

      2021年,中山“四上”企业在库数量创历史新高,达8052个,比上年增加1122个,同比增长16.2%,增幅较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占全省的4.7%,比重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表1  2021年广东省各行业“四上”企业数量

                                                                                                                                                                             单位:个

      地区

      合计

      工业

      建筑业

      批发和  零售业

      住宿和  餐饮业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服务业

      全省

      172426

      65279

      9582

      45350

      8728

      9800

      33687

      深圳

      39946

      12875

      1503

      11933

      1961

      825

      10849

      广州

      38508

      6663

      2000

      13405

      2383

      1393

      12664

      东莞

      21688

      12587

      1081

      4221

      751

      608

      2440

      佛山

      18067

      9149

      794

      4754

      774

      747

      1849

      惠州

      8180

      3754

      660

      1292

      407

      1021

      1046

      中山

      8052

      4576

      499

      1309

      388

      437

      843

      珠海

      5562

      1641

      517

      1362

      387

      488

      1167

      江门

      5502

      2861

      285

      1159

      222

      590

      385

      汕头

      4640

      2048

      184

      1209

      296

      373

      530

      肇庆

      2656

      1435

      162

      372

      99

      435

      153

      湛江

      2616

      769

      241

      742

      163

      355

      346

      揭阳

      2584

      1416

      174

      646

      91

      135

      122

      茂名

      2463

      644

      249

      854

      114

      359

      243

      清远

      2445

      928

      168

      418

      97

      569

      265

      韶关

      2110

      594

      330

      451

      200

      347

      188

      潮州

      1420

      1022

      62

      145

      56

      82

      53

      河源

      1401

      620

      165

      194

      85

      221

      116

      阳江

      1346

      457

      169

      293

      58

      249

      120

      梅州

      1341

      534

      192

      217

      53

      263

      82

      云浮

      999

      421

      67

      209

      45

      178

      79

      汕尾

      900

      285

      80

      165

      98

      125

      147

      注:上表数据不含破产注吊销、停歇业单位。

      从全省排位看,中山“四上”企业数量全省排第六位,被惠州赶超,排位由去年的第五位下降一位,排在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惠州之后。其中,工业企业4576个,全省排第五;建筑业企业499个,全省排第七;批发零售业企业1309个,全省排第六;住宿餐饮业企业388个,全省排第六;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437个,全省排第九;服务业企业843个,全省排第七。

      (二)四市比较,行业发展各有优势。

      与周边惠州、珠海、江门对比,“四上”企业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分别是惠州、中山、珠海、江门;中山比惠州少128个,比珠海、江门分别多2490个、2550个。

      分行业看,四市企业数量各有优势。中山工业企业数量多,4576个,增长19.2%,占“四上”企业的56.8%,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珠海批发零售业、服务业企业多,其中批发零售业企业1362个,增长15.1%,占“四上”企业的24.5%,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1167个,增长16.7%,占“四上”企业的21.0%,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惠州建筑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多,其中建筑业企业660个,增长100.6%,占“四上”企业的8.1%,比重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企业407个,增长46.4%,占“四上”企业的5.0%,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1021个,增长9.3%,占“四上”企业的12.5%,比重比上年降低2.5个百分点。 


      图片1.png

      

      图1  2021年珠三角四市“四上”企业数量

      表2  2021年珠三角四市“四上”企业数量

      指标

      行业

      惠州市

      中山市

      珠海市

      江门市

      企业

      数量(个)

      合计

      8180

      8052

      5562

      5502

      工业

      3754

      4576

      1641

      2861

      建筑业

      660

      499

      517

      285

      批发和零售业

      1292

      1309

      1362

      1159

      住宿和餐饮业

      407

      388

      387

      222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1021

      437

      488

      590

      服务业

      1046

      843

      1167

      385

      比重

      增减

      (个百分点)

      工业

      -2.9

      1.4

      -0.1

      1.0

      建筑业

      2.8

      -0.4

      -0.8

      -0.3

      批发和零售业

      1.6

      0.7

      1.0

      0.5

      住宿和餐饮业

      0.5

      -0.4

      0.0

      0.1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2.5

      -1.3

      -1.2

      -1.3

      服务业

      0.6

      -0.1

      1.1

      0.0

      增速(%)

      合计

      31.6

      16.2

      10.6

      12.4

      工业

      23.8

      19.2

      10.4

      14.6

      建筑业

      100.6

      8.5

      1.4

      5.9

      批发和零售业

      46.3

      21.8

      15.1

      15.1

      住宿和餐饮业

      46.4

      7.5

      10.6

      15.0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9.3

      -6.0

      -2.6

      0.3

      服务业

      38.0

      15.3

      16.7

      11.9

      二、主要发展情况

      (一)行业覆盖面扩大,经济体系更健全。

      2021年,纳入一套表统计的16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中中山“四上”企业覆盖除采矿业外的其他15个门类,涉及81个大类行业中的70个,406个中类行业中的268个,1226个小类行业中的636个,与2020年相比,增加4个中类行业,27个小类行业,行业小类覆盖面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经济体系更健全。

      表3  2021年中山“四上”企业分行业情况

      行业

      个数(个)

      增速(%)

      占比(%)

      2021年

      2020年

      增减

      2021年

      2020年

      增减

      合计

      8052

      16.2

      4.8

      11.4

      100.0

      100.0

      0.0

      工业

      4576

      19.2

      5.8

      13.4

      56.8

      55.4

      1.4

      建筑业

      499

      8.5

      13.6

      -5.1

      6.2

      6.6

      -0.4

      批发和零售业

      1309

      21.8

      2.9

      18.9

      16.3

      15.5

      0.7

      住宿和餐饮业

      388

      7.5

      2.6

      4.9

      4.8

      5.2

      -0.4

      房地产开发及经营业

      437

      -6

      -1.5

      -4.5

      5.4

      6.7

      -1.3

      服务业

      843

      15.3

      2.8

      12.5

      10.5

      10.5

      0 

      1.工业企业数量多,比重进一步加大。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76个,占全市“四上”企业的56.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比重分别高于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50.6、40.6、52.0、51.4、46.4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企业4529个,占“四上”企业的56.2%,比重较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30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有6个行业比重上升,其中上升幅度靠前的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上升0.8个百分点)、金属制造业(上升0.7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上升0.2个百分点);比重下降的只有4个行业,纺织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下降0.1个百分点。

      2.批发零售业增长快,互联网零售新模式蓬勃发展。

      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1309个,增长21.8%,占“四上”企业的16.3%,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从各行业增长情况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增长快,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建筑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房地产、服务业2.6、13.3、14.3、27.8、6.5个百分点。

      其中,零售业405个,增长22.4%,比批发业快1.0个百分点。零售业中家具零售(466.7%)、互联网零售(44.4%)、汽车新车零售(18.6%)等行业企业个数较多且增长较快。互联网零售户均营业收入0.62亿元,同比增长55.7%,人均营业收入284.2万元,增长56.2%,增速均远高于全市零售业平均水平。

      3.服务业发展提速,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逆势上涨。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43个,增长15.3%,增速较上年提升12.5个百分点,数量占“四上”企业的10.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4%,户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人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1%,规模逐渐扩大。

      分门类行业看,9个服务业门类中有7个门类的户均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6个门类户均营业收入增长高于全市“四上”企业平均水平。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成长快,户均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0.46亿元提升到1.06亿元,增长127.1%;其次是教育行业,户均营业收入增长24.0%。

      表4  2021年中山“四上”企业分门类情况

      行业门类

      2021年

      占比

      (%)

      户均营业收入

      (亿元/户)


      个数

      (个)

      增长(%)

      2021年

      增减(个百分点)

      2021年

      增长(%)

      总计

      8052

      16.2

      100.0

      0.00

      1.27

      4.2

      制造业

      4529

      19.5

      56.2

      1.54

      1.40

      3.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7

      0.0

      0.6

      -0.09

      3.53

      9.9

      建筑业

      499

      8.5

      6.2

      -0.44

      0.87

      17.9

      批发和零售业

      1309

      21.8

      16.3

      0.74

      1.52

      -1.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14

      21.3

      1.4

      0.06

      0.75

      10.0

      住宿和餐饮业

      388

      7.5

      4.8

      -0.39

      0.12

      15.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7

      7.5

      0.7

      -0.06

      1.81

      -1.0

      房地产业

      626

      -1.7

      7.8

      -1.42

      1.39

      6.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78

      25.2

      3.5

      0.25

      0.35

      0.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76

      10.1

      0.9

      -0.05

      0.43

      4.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7

      13.3

      0.2

      -0.01

      0.65

      6.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2

      7.7

      0.5

      -0.04

      0.14

      -8.7

      教育

      19

      0.0

      0.2

      -0.04

      0.30

      24.0

      卫生和社会工作

      13

      0.0

      0.2

      -0.03

      1.06

      127.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8

      8.6

      0.5

      -0.03

      0.14

      15.9

      (二)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区域创新发展体系逐渐形成。

      中山坚持科技创新发展理念,培育壮大技术创新主体,全力构建创新发展平台,推动完善我市新兴产业发展链,逐渐形成区域创新发展体系,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

      1.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加快,户均规模均实现正增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2021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8个,增长23.8%,高于全市平均增速7.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7.2%,比重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较上年增长27.1%,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5.1%,比重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户均产值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新能源产业户均总产值增长较快(40.7%),其次是数字创意产业(28.0%)。企业数量除了新能源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减少外,其他产业都能保持持平或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新材料产业增长较快(57.9%),其次是高端装备制造业(29.5%)。企业数相对较多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85个,增长21.4%,占“四上”企业的1.9%;其次是节能环保产业,70个,增长12.9%,占“四上”企业的1.5%。

      表5  2021年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况


    截图_20220622182709.png 

     (一)企业分布不平衡,1/3镇街工业企业数占比少于50%。
      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一座城市的产业层次越高,拥有的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越强,就越容易形成创新资源集聚,越容易通过先进装备、先进技术保障产品的附加值和可靠性,进而形成区域制造业集群的品质口碑。  三、主要短板

      2021年,全市22个统计区域中,小榄和火炬统筹区企业总数占全市的29.0%,其中小榄企业数最多,有1332个,占全市的16.5%,其次是火炬统筹区,有1007个,占全市的12.5%。五桂山企业数最少,只有62个,仅占全市的0.8%。分行业看,有8个镇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不到50%,近一半镇街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表10  2021年“四上”企业分镇街情况

      单位:个

      镇街

      合计

      工业

      建筑业

      批发和

      零售业

      服务业

      住宿和

      餐饮业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总计

      8052

      4576

      499

      1309

      843

      388

      437

      石岐

      383

      29

      64

      115

      104

      46

      25

      东区

      515

      29

      107

      107

      176

      60

      36

      火炬统筹区

      1007

      538

      70

      141

      156

      40

      62

        其中:中山港

      831

      399

      65

      126

      147

      40

      54

              民众

      176

      139

      5

      15

      9


      8

      翠亨统筹区

      332

      231

      17

      20

      19

      15

      30

        其中:翠亨

      78

      49

      4

      6

      8

      1

      10

              南朗

      254

      182

      13

      14

      11

      14

      20

      西区

      257

      62

      12

      104

      36

      20

      23

      南区

      228

      107

      20

      45

      27

      13

      16

      五桂山

      62

      35

      3

      10

      5

      2

      7

      黄圃

      409

      322

      9

      32

      17

      13

      16

      东凤

      381

      299

      7

      35

      21

      7

      12

      古镇

      321

      178

      20

      66

      26

      21

      10

      沙溪

      184

      88

      15

      45

      10

      12

      14

      坦洲

      425

      259

      14

      59

      42

      25

      26

      港口

      290

      130

      39

      64

      26

      13

      18

      三角

      304

      224

      9

      30

      20

      10

      11

      横栏

      341

      279

      12

      18

      7

      7

      18

      南头

      359

      285

      7

      26

      18

      8

      15

      阜沙

      155

      129

      3

      10

      4

      2

      7

      三乡

      368

      239

      23

      26

      25

      19

      36

      板芙

      146

      108

      6

      14

      10

      2

      6

      大涌

      152

      72

      1

      70

      3

      4

      2

      神湾

      101

      74

      4

      9

      5


      9

      小榄

      1332

      859

      37

      263

      86

      49

      38

      表11  2021年“四上”企业占各镇街比重情况

      单位:%

      镇街

      合计(占全市)

      工业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

      服务业

      住宿和餐饮业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总计

      100.0

      56.8

      6.2

      16.3

      10.5

      4.8

      5.4

      石岐

      4.8

      7.6

      16.7

      30.0

      27.2

      12.0

      6.5

      东区

      6.4

      5.6

      20.8

      20.8

      34.2

      11.7

      7.0

      火炬统筹区

      12.5

      53.4

      7.0

      14.0

      15.5

      4.0

      6.2

        其中:中山港

      10.3

      48.0

      7.8

      15.2

      17.7

      4.8

      6.5

              民众

      2.2

      79.0

      2.8

      8.5

      5.1


      4.5

      翠亨统筹区

      4.1

      69.6

      5.1

      6.0

      5.7

      4.5

      9.0

        其中:翠亨

      1.0

      62.8

      5.1

      7.7

      10.3

      1.3

      12.8

              南朗

      3.2

      71.7

      5.1

      5.5

      4.3

      5.5

      7.9

      西区

      3.2

      24.1

      4.7

      40.5

      14.0

      7.8

      8.9

      南区

      2.8

      46.9

      8.8

      19.7

      11.8

      5.7

      7.0

      五桂山

      0.8

      56.5

      4.8

      16.1

      8.1

      3.2

      11.3

      黄圃

      5.1

      78.7

      2.2

      7.8

      4.2

      3.2

      3.9

      东凤

      4.7

      78.5

      1.8

      9.2

      5.5

      1.8

      3.1

      古镇

      4.0

      55.5

      6.2

      20.6

      8.1

      6.5

      3.1

      沙溪

      2.3

      47.8

      8.2

      24.5

      5.4

      6.5

      7.6

      坦洲

      5.3

      60.9

      3.3

      13.9

      9.9

      5.9

      6.1

      港口

      3.6

      44.8

      13.4

      22.1

      9.0

      4.5

      6.2

      三角

      3.8

      73.7

      3.0

      9.9

      6.6

      3.3

      3.6

      横栏

      4.2

      81.8

      3.5

      5.3

      2.1

      2.1

      5.3

      南头

      4.5

      79.4

      1.9

      7.2

      5.0

      2.2

      4.2

      阜沙

      1.9

      83.2

      1.9

      6.5

      2.6

      1.3

      4.5

      三乡

      4.6

      64.9

      6.3

      7.1

      6.8

      5.2

      9.8

      板芙

      1.8

      74.0

      4.1

      9.6

      6.8

      1.4

      4.1

      大涌

      1.9

      47.4

      0.7

      46.1

      2.0

      2.6

      1.3

      神湾

      1.3

      73.3

      4.0

      8.9

      5.0


      8.9

      小榄

      16.5

      64.5

      2.8

      19.7

      6.5

      3.7

      2.9

      (二)部分行业出现负增长,经营状况陷困境。

      分行业看,2021年中山“四上”企业涉及的70个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企业数持平,5个行业企业数负增长,持平和负增长行业数占全部行业的25.7%。其中企业数减少的5个行业分别是房地产业(减少11家)、道路运输业(减少5家)、社会工作(减少1家)、公共设施管理业(减少1家)。

      从户均营业收入看,有24个行业户均规模缩小,占全部行业的34.3%。其中户均营业收入下降多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27.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23.9%)、娱乐业(-20.7%)。

      表12  2021年中山“四上”企业分行业大类情况

      行业名称

      企业数(个)

      增长(%)

      占比(%)

      个数

      户均营业收入

      2021年

      增减

      总计

      8052

      16.2

      4.2

      100.00


      农副食品加工业

      35

      16.7

      -10.6

      0.43

      0.00

      食品制造业

      44

      15.8

      -1.7

      0.55

      0.00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2

      20.0

      -7.8

      0.15

      0.00

      纺织业

      131

      9.2

      28.7

      1.63

      -0.10

      纺织服装、服饰业

      249

      22.7

      11.4

      3.09

      0.16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68

      17.2

      11.5

      0.84

      0.01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5

      19.0

      -1.6

      0.31

      0.01

      家具制造业

      156

      20.0

      9.4

      1.94

      0.06

      造纸和纸制品业

      112

      15.5

      9.4

      1.39

      -0.01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85

      9.0

      16.8

      1.06

      -0.07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32

      23.4

      13.6

      1.64

      0.10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5

      25.0

      1.9

      0.06

      0.00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63

      9.4

      5.5

      2.02

      -0.13

      医药制造业

      35

      9.4

      -4.0

      0.43

      -0.03

      化学纤维制造业

      6

      100.0

      6.3

      0.07

      0.03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435

      19.2

      5.8

      5.40

      0.14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42

      13.6

      6.8

      1.76

      -0.04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7

      6.3

      74.1

      0.21

      -0.0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6

      14.3

      7.3

      0.70

      -0.01

      金属制品业

      486

      30.3

      6.6

      6.04

      0.65

      通用设备制造业

      275

      16.5

      1.8

      3.42

      0.01

      专用设备制造业

      169

      14.2

      5.9

      2.10

      -0.04

      汽车制造业

      50

      6.4

      -2.2

      0.62

      -0.0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5

      36.4

      -19.9

      0.19

      0.03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218

      22.5

      -0.8

      15.13

      0.78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89

      15.6

      3.6

      3.59

      -0.02

      仪器仪表制造业

      62

      17.0

      13.9

      0.77

      0.01

      其他制造业

      51

      24.4

      -18.0

      0.63

      0.04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2


      75.0

      0.02

      0.00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

      100.0

      -19.5

      0.02

      0.01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4


      -3.5

      0.17

      -0.03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8


      62.4

      0.10

      -0.02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5


      4.8

      0.31

      -0.05

      房屋建筑业

      214

      3.4

      30.1

      2.66

      -0.33

      土木工程建筑业

      82

      13.9

      11.7

      1.02

      -0.02

      建筑安装业

      90

      1.1

      5.0

      1.12

      -0.17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111

      20.7

      9.0

      1.38

      0.05

      批发业

      903

      21.4

      0.7

      11.21

      0.48

      零售业

      405

      22.4

      -5.6

      5.03

      0.25

      道路运输业

      41

      -10.9

      3.4

      0.51

      -0.15

      水上运输业

      7

      16.7

      -11.5

      0.09

      0.00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39

      69.6

      47.2

      0.48

      0.15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16

      45.5

      0.6

      0.20

      0.04

      邮政业

      11

      37.5

      -5.9

      0.14

      0.02

      住宿业

      131

      8.3

      12.5

      1.63

      -0.12

      餐饮业

      256

      6.7

      17.4

      3.18

      -0.28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6


      6.7

      0.07

      -0.01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12


      -23.9

      0.15

      -0.02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9

      11.4

      6.6

      0.48

      -0.02

      房地产业

      626

      -1.7

      6.5

      7.77

      -1.42

      租赁业

      20

      42.9

      -2.6

      0.25

      0.05

      商务服务业

      258

      24.0

      1.3

      3.20

      0.20

      研究和试验发展

      5

      66.7

      202.6

      0.06

      0.02

      专业技术服务业

      63

      5.0

      4.7

      0.78

      -0.08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8

      33.3

      -27.6

      0.10

      0.01

      水利管理业

      1


      8.7

      0.01

      0.00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5

      150.0

      12.7

      0.06

      0.03

      公共设施管理业

      10

      -9.1

      9.2

      0.12

      -0.03

      土地管理业

      1


      -11.4

      0.01

      0.00

      居民服务业

      11

      57.1

      -19.0

      0.14

      0.04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17

      -5.6

      -2.8

      0.21

      -0.05

      其他服务业

      14


      -8.0

      0.17

      -0.03

      教育

      19


      24.0

      0.24

      -0.04

      卫生

      12

      9.1

      114.7

      0.15

      -0.01

      社会工作

      1

      -50.0

      52.0

      0.01

      -0.02

      新闻和出版业

      2


      17.9

      0.02

      0.00

      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

      15


      107.1

      0.19

      -0.03

      文化艺术业

      2


      -17.5

      0.02

      0.00

      体育

      7

      40.0

      -2.6

      0.09

      0.01

      娱乐业

      12

      9.1

      -20.7

      0.15

      -0.01

      (三)高端产业集群规模不够大,产业层次不够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产业由低端向高端不断演变,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产业发展情况看,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产业、技术密集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高端产业企业数量不多占比小,发展受到各种限制,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受制,传统产业的发展也受到核心技术、品牌竞争、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等困扰,产业群规模还不够大,产业层次还不够高。

      (四)小微企业数量占比大,大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从企业规模看,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小微企业数量多,占全部企业数的99.0%。其中“四上”企业中的小微企业6699个,占全市“四上”企业数的83.2%,户均营业收入仅0.54亿元;大型企业只有147家,占“四上”企业的1.8%,户均营业收入21.88亿元,其中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5家,50~100亿元的企业9家,10~50亿元的企业68家。

      表13  2021年中山“四上”企业规模情况

      企业规模

      企业数

      (个)

      户均营业收入(亿元/户)

      增长(%)

      个数

      户均营业收入

      大型

      147

      21.88

      7.3

      8.7

      中型

      1129

      2.93

      6.6

      7.7

      小型

      5783

      0.59

      17.5

      10.7

      微型

      916

      0.27

      18.7

      25.9

      从营业收入百强企业看,2021年营业收入占“四上”企业的35.6%,增长25.0%,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0%)4个百分点,仅拉动全市营业收入增长8.6个百分点。从百强企业分布的行业看,仅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和建筑业2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表14  2021年营业收入百强企业情况

      行业名称

      企业数

      (个)

      户均营业收入

      (亿元/户)

      营业收入增长(%)

      合计

      100

      36.33

      25.0

      规模以上工业

      62

      38.46

      20.2

      建筑业

      3

      61.69

      21.1

      服务业

      4

      26.49

      11.2

      批发和零售业

      21

      33.34

      14.3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10

      25.74

      321.5

      四、几点建议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依然严峻和国内国际环境出现超预期变化,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有力有效应对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中山仍需聚焦“三个定位”、“省级改革创新试验区”、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一个大战略、两大攻坚战、一篇大文章、五项工程、一个坚强保证”等重大战略开展研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合理布局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持续推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做优、加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继续努力。

      (一)坚持工业立市,合理布局全市产业。

      建议从全市角度、国内外专家和主要功能区三个层面分别成立全市产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功能区联席会议制度,上下联动,周密部署,深度合作,深入调研,商讨和拟定全市性的规划和政策措施,明确各区产业建设的定位,按照功能区划分的标准和要求,统筹协调,全市“一盘棋”,合理布局全市产业,减少区间产业布局的同质化,增强区内产业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工业立市,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基地,争取早日形成具有中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不断提升产业层次。

      一是要继续加大对支柱产业和现代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出台更有力的优惠措施,为中山提升产业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对标先进城市,加快引进辐射带动力强、技术含量更高、竞争力更强的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抢占产业战略制高点,为中山下一步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高端化、集群化上持续用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省级改革创新试验区”“黄金内湾”建设为契机,利用后发优势,用现代工艺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强化质量主体责任,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标准建设。

      (三)培育潜在龙头企业,鼓励优势互补做大做强。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发展现代产业的骨干力量。建议根据近几年企业发展规模,在重点产品、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等方面,分别筛选出2-3家潜在优势企业,树立潜在龙头企业,各部门各方面集中资源力量予以重点培养,给予分类指导、精准扶持,鼓励其做大做强,提升行业知名度,加快形成产业阵型。同时,鼓励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市场策略,深耕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深入落实保供稳价政策,缓解企业经营压力。

      物流运输不畅导致运费上涨交货周期延长、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导致企业库存收缩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下滑、叠加疫情多点散发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企业供销链稳定性受到冲击,利润空间缩小,增长压力大。建议深入落实保供稳价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供销链畅通,帮助企业攻克难关。同时,各行业企业要积极寻求创新,不断优化结构,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降低不同规模企业分化风险。

      (五)充分培育小微企业,扶持企业快速成长。

      根据广东省2022年一季度百名企业家信心调查分析结果看,景气企业家信心下降,存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供应链压力大,物流受阻,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疫情多点散发给企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等困难。企业表示政策要落到实处、落到项目;减轻税收负担,并加大对中小企业倾斜力度;放宽银行贷款条件,解决资源配置、信贷困难等;有效支持企业完成中长期能源买卖合同的落地,并提前谋划用电措施,保障企业生产用电;有针对性的出台政策解决法律纠纷,并加强普法及培训,提升部分行业、企业的法律意识;让企业一定程度参与优先人才等。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分领域、分规模、分类型等抽取细化样本进行深度调研,制定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扶持政策,真正为企业纾困解难,为企业成长保驾护航。同时加强对企业跟踪服务,一旦发现企业达到入库标准及时申报入库。